没有意义_就没有_摇摆

别人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阿瑶kQng勋鹿 微博

 

读书笔记——《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BY 村上春树/施小炜译



【摘抄/THINK】


  •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 欧内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为过。


  • 假如能在这个时间内跑完全程,就算“达成了某项目标”;如果未能跑出预定的成绩,就是“未能实现某项目标”。即便未能在预想的时间内跑完全程,只要有了业已尽力的满足感,或是为下次比赛奠定了些基础,抑或有了某种类似重大发现的东西,大约也算大功告成吧。换言之,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对于长跑选手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


  • 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 ……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


  • 期间有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失望,有着理应开着的门户不知何时却被关上的茫然。我称这些为“跑者蓝调”。


  • 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


  • 现在,我于是置身于那个“无从想象”的世界。如此一想,便觉得有点好笑。置身于此的我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连我自己都揣摩不透。不过,这似乎无须虚张声势地视为重大问题。对于我来说——对其他人恐怕也一样——这是首次体验到年龄的增长。在此体味的情感,也是首次体味到。倘若从前历练过,哪怕仅仅一次,也多少能明了地体察各种各样的事情。而首次经历,就不那么简单了。我唯有将细微的判断暂且留待后日,先将眼前的东西照单全收,姑且与它一同生存下去,就好比对待天空、云朵和河流的态度。我还觉得,这些东西中无疑存有某种滑稽可笑之物,而根据心境的变化,它们未必一文不值


  •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世间方是世间。别人自由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这样的差异产生而来细微的分歧,数个分歧组合起来,就可能发展成大的误会,让人收到无缘无故的非难


  •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对于人生而言,其实很是必要。想起来,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


  • 到了一定的年纪,时间自会拿走它的那份额度,怨不得别人。


  • ……这正是人生的原则,况且效率的高低并非决定生活方式价值的唯一标准。


  • 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


  • 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远为满意。


  • 距离纽约的赛事还有一个月,必须逐渐减少“里程”,将积累至今的疲劳渐次消除,用英语说叫tapering期


  • ……起码曾经努力过的事实会留存下来,几乎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然而用心灵可以感受到的。……即便这是虚妄的行为,也绝不是愚蠢的行为。


【摘抄/WORDS】


  • 可是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


  •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晴朗的天空,刚刚回复了绿色的草坪的触感,以及球棒发出的悦耳声响。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地从天空飘然落下,我明白无误地接受了它。


  • 《Autumn in New York》 by Vernon Duke

                     Dreamers with empty hands,

                     May sigh for exotic lands.

                     It's autumn in New York,

                     It's good to live again.


【读后感】

           2012年我读这本书,那时刚好要出发去留学。即使行李沉重,也坚持把它带去了英国。

           村上说标题取自雷蒙德·卡佛的What We Talk When We Talk About Love。我在读的时候,就自动把它带入为What We Talk When We Talk About XXX.

           XXX一般是“Study”&“Life”。

           听起来其实挺没意思的,但我本来就这是个“没什么意思”的普通大学生。所以我想将这本书融入我的生活,体察周围,并尝试着历练自己。最终也受益良多。


           村上的人生观其实挺豁达的。

           在我刚刚迈入20岁跑去另一个国家独自生活的时候,对于主动或被动接触到的一切事物,真的只能是“照单全收”。做不到学习与生活平衡相处,被别人的节奏所牵制而焦虑烦躁,并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了什么叫“孤独”。

           哭鼻子有的,时常不得不一个人行动也有的。总之,快乐与不快乐,全都兵荒马乱地过。

           而村上说,要以”对待天空,云朵和河流的态度“去接纳这一切。我感到惊讶且有难度,但也为这平和豁达的心思所感动、所鼓舞。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次长跑,所以我这样偷换概念其实也没错。在面对学习一类比较枯燥的事情时,”持之以恒,不乱节奏“的道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己也时常感觉得到。某些事情一旦开始,就不能随意地停下,在inevitable和optional之间做出选择,许多”被迫执行“的事会演变成”习惯“。只要能小心翼翼地维持下去,我觉得会渐渐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而最终目的,除了good marks或者nice body之外,就是”满足感“与”成就感“。

           我妈常唠叨我:生活状态反应心灵状态。过得闲散代表心灵漫无目的,但如果我通过良好的习惯,逐渐累积一些小的成就或者self-satisfaction,那我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执行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村上说的”跑者蓝调“与”tapering“期,也能体现在我的生活中。就像学习并非考试前几日一蹴而就一样,相反,在我行之有效的学习经历中,与其将所有的reading堆到最后进行,提前完成任务,并在最后几天相对地减少学习时间,会有助于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好吧,我就是个努力应试的孩纸XD】

  

            还有一点。自己其实不算个内心坚定很有想法的人。从高中开始我就发现自己很容易受周围的人影响,混杂着一些嫉妒心啦,自我厌恶啦,这时常让我很不得劲儿。

           自我调节其实是个不算办法的办法,给你建议的人开导你一个小时也不如自己一秒想通。总之,还是”各自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问题。

           自己并非是要在学习和工作领域里与人一较高下的性格,虽说我践行村上的这套”活法“也许并不怎么讨人喜欢,但好歹是我自己的”活法“。

           明白这点就行了。


          写这么多口水话无非是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做准备,书是不可能背走了,记忆力也有限。写在这里,以后时常翻阅,兼消遣&调剂之用。

          《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当之无愧的好书。


            以上。


                                                                                 2014/11/06 于家中